文章
  • 文章
搜索

微信联络号

首页 >> 近现代苏姓名人 >>苏局仙 >> 百岁末科秀才苏局仙
详细内容

百岁末科秀才苏局仙

百岁末科秀才苏局仙

福建 赖晨

 

 

苏局仙(1882.1.1-1991.12.30),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人,字裕国,苏东坡第二十八世孙,经历了清朝、民国、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和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5个历史时期。

 

苏局仙是清代末科(1906)秀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从青年时期就在村里当教师,一直执教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传道、授业、解惑长达46年,除了日军占领时期回乡念佛外,终身未离教鞭,桃李满天下。他擅长写诗和书法,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001.jpg

 

苏局仙老人逝世后,根据老人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第二军医大学病理解剖室。经解剖后发现,老人死于小叶性肺炎,心脏良好,至少可以存活10年。现在他的心脏、肾脏、牙齿及头发,均作为标本存放在这所大学里。

 

这位生前被誉为中国最老书法家、最高龄的诗人、最高寿的教师和活得最久的清末秀才,原先并非是健壮者。他家境清贫,幼年由于缺乏营养而体弱多病。遗传对他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他的祖父只活了58岁,母亲活了66岁,只有父亲超过古稀之年,活了76岁。那么,苏局仙老人为何能如此长寿呢?

 

身要动。苏局仙老人说:“人是动物,要天天活动,天天学习和做事,动物就是要动,不动便成废物了。”他年轻时就喜欢体育活动,打球练拳,无不在行。在公路上练长跑,他一直坚持到60多岁。从70岁起,他开始步行锻炼,开始每天几百步,以后日行5000步;80岁之后,他每天沿河堤缓步2000步,直到冒微汗为止;百岁以后,仍不忘“多运动”,户外锻炼力不从心了,便代之以甩手活动和在家散步。年届百十岁时,他依然坚持在客厅内围绕八仙桌进行走步运动,一圈又一圈,始终坚持不懈。

 

勤劳作。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书画的理解上。老人说:“书法能长寿。”养心不如静心,静心不如学书。书法也同文体活动一样,适度进行,有利健康。老人从8岁开始学习书法,100余年乐此不疲,每天坚持临池习字200余个。少年时,他临摹颜真卿的《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年长之后,他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百岁之后,他又学习王献之的行书。他书写时,指、腕、臂、膀和全身协调配合,将全身之力运于笔端,全神贯注,静心养性,如打太极拳般,既能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又可娱乐身心,寄托精神。老人还爱好种花草,养鱼虫。

 

心要乐。“戒忧虑,勿怒躁”。 在他的百年生涯中,经历了好几个朝代,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遇到的苦难和艰辛是可以想象的,但他心理健康,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以苦为乐,笑口常开。每当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采取的方法是置之脑后,不去管它,舍得丢弃利害,或是找小孩子玩,寻找童趣,或是照照镜子,反省反省,与其哭丧着摆臭脸,不如苦中作乐,多笑一笑。老人一生不求名利,甘于“安安宁宁过日子,庸庸碌碌度岁月”。在《他的长寿体会》中曾说:“见誉不喜,遇毁不怒,脑中常荡然无一物梗塞。”在1986年所作的一首小诗中,更真情地流露了他那勉己勉人的思想:“既得健康忘健康,一凭生理过时光。休疑盛意也抛却,不作营营无谓忙。”

 

老人十分注重心境的修养,他曾手书一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其联曰:“力除闲气,固守清贫。”著名作家、“掌故大王”郑逸梅见后十分赞叹:“虽只有八个大字,却深刻精警,掷地有声。”毫无疑问,老人自己就是一个有满腔天趣,心在物外的人,他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

 

老人大半生生活在旧社会,旧影响应该是很深的,可他从不抱残守缺,始终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前进。可以说,他的长寿,与他愿意不断“忘我”、愿意多做有益之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分不开的,与他的开明分不开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般人死后是不愿意把遗体留作医学解剖的,可老人愿意。他是上海首批主动报名志愿捐献遗体的一人。为此,他曾用调侃的笔调赋诗记之:“皮囊原似春蚕蜕,亘古谁能永保存?气尽即交医士手,千刀万割便超生。”

 

老人的学识人品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致函或题字赠诗,有关部门和领导常上门问候他,还请美国医生治好了他的白内障。19918月,老人得了肺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医生曾3次专程登门会诊;为了他行路方便,有关部门还特地修了一条宽敞的路,人们称之为“苏堤”。老人相继被聘请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县政协委员,还当选为南汇县人大代表。老人临终前乐观地说:“我至今已经度过了10个马年,历经两个世纪。晚年饱尝了党的琼浆玉液,衣着也十分满意,因之得以保持健康长寿。”从这段话足见其良好的感恩心态。

 

起居有节。老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他长寿的基础。他每天早晨6点即起,饭后,练字、会客、散步。午后,闭目养神一个小时,接着看报、练字、写诗。晚上9点钟就寝。他经常沐浴,勤换衣服,颇为讲卫生。90岁之后,他依然生活有规律。早上7点半起床,7点半,由儿子苏健侯搀扶到东面书房练习毛笔字1小时,他年老眼力不济,每天仅书尺把见方的“寿”字几张。磨墨铺纸均由儿子相帮。早餐后,在房内稍从事走步活动,后在藤椅上养神。午后上床午睡2小时,起床后听儿子读报,他对《解放日报》特别钟爱。兴趣所致,则吟几句诗句,由儿子代笔记录在册。下午6点晚餐,9点更衣就寝。

 

        饮食有度。“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三分饥得百年寿,七分饱最健康”。就是老人所爱吃的东西,也很节制。他平时不抽烟,不饮浓茶,粗茶淡饭,从不偏食。他一天三顿大米稀饭,早晚较稀,中午稍稠,每顿定量为一浅碗。清晨吃淡盐汤一碗,晚上饮一小盅黄酒,夏天必为一杯啤酒,冬天往往啜一盅白酒,以舒筋暖体活血。日常饮食喜爱新鲜蔬菜,也略为品尝禽蛋与河鲜。老人说:“忌暴食,勿过饱,勿过饥,饥则食。”对于用药进补,他也有讲究:“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 

——本文摘自《家庭中医药》杂志

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

九亭金地广场2号楼1308室

邮箱地址:

suqingzhao@sxwh.net.cn

       

网站导航

苏姓文化企业

天下苏姓一家亲

上海苏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hanghai Su Surnam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 ,ltd

苏姓文化

苏姓书画院

微信公众号

网管 “企业微信号”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