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微信联络号

首页 >> 苏姓书画院 >>书画名家 >>陈燮君 >> 党旗下的青春|陈燮君:文理兼通的文化传播先行者
详细内容

党旗下的青春|陈燮君:文理兼通的文化传播先行者

澎湃新闻  2021-07-31 


【编者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发起“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活动,走访上海宣传思想文化战线20余名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邀请老同志回忆初心故事,共同唱响“永远跟党走”的时代赞歌。即日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推出“党旗下的青春”初心寻访系列稿件,记录峥嵘岁月,聆听青春之声。本篇稿件聚焦上海文博专家陈燮君。


001.png

陈燮君生活照 除特别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人物简介】陈燮君,男,1952年7月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文博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文博协会理事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顾问、总策划师。跨学科研究实践

陈燮君出生于上海,幼时在故乡宁波成长。书香门第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便受到江南文化的滋润养育,形成了毕生爱书的习惯。他回忆道:“我父母的教育理念很朴素,就是要让孩子多学点本事。”书法、音乐、绘画,儿时的他就在长辈的培养下进行广泛涉猎和学习。

1968年,陈燮君被分配到上海电度表厂工作。他回忆说:“我自幼学习书画,对文史哲类学科更感兴趣,但当时就是服从分配,组织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两年后,陈燮君所在的电度表厂被征召参与代号“708工程”的科研项目。当时的陈燮君在航空和自动化领域完全是“一张白纸”,只能从头学起。陈燮君说:“当时我们厂、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615所 ‘三结合’,参与具体的项目研发。”后来陈燮君又非常荣幸地被选中,参与重要的程序设计研发项目。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陈燮君全身心投入,甚至经常睡在单位。从电子计算机内存储器设计到自动导航程序设计,陈燮君不断攻坚克难,直至样机试飞成功。


002.png

陈燮君在从事飞机自动导航科研工作时创作的油画《自编教材》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社会科学院复院,陈燮君调入上海社科院工作。之前“708工程”的实践对陈燮君的专业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他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如鱼得水,先后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此期间,他参与主编《当代新学科》《当代新方法》《当代新术语》《新学科辞海》,完成著作《学科学导论》,并参与创办《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陈燮君认为,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每天坚持阅读、研究和写作,“我买书很爽气,社科院旁边有家三联书店,我每天都要去两次,几乎把当时所有的新书都读完了。”

另据陈燮君介绍,目前已有10余万本藏书,读书写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他看来,读书要讲究纲举目张,深入体会每本书的结构、理念,最终形成“买书-读书-编书-写书”的大系统。


003.png


陈燮君翻看其著作《学科学导论》。为上海世博奋战十年1995年,陈燮君调任上海图书馆,任副书记、副馆长,并兼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副所长,4年后调至上海博物馆任馆长。2003年,他同时担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陈燮君坦言,对他而言,这是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之前,我的工作主要关照社会科学和新学科、新方法、新鲜事物;此后我要关照上海的过去、城市文化和文物。”

2002年以来,陈燮君和上博领导班子一起先后策划了“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淳化阁帖最善本展”等一系列文物大展,在文博界引起轰动效应。2008年,上海举办博物馆界高层论坛,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受邀参加。“这在过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陈燮君感叹,通过一代代博物馆人的努力,上海逐步实现了“从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走进中国”的交融,从而也拥有了“积极调动全球文化资源的能力”。


004.png

陈燮君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接受采访。“这些年来,中国和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有义务让世界看到。”抱着这个信念,陈燮君又投身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中。从1999年12月宣布申办到2010年成功举行,陈燮君为上海世博会奋战了整整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总策划师,陈燮君回忆:“那段时间,我每天带领20多个团队研究场馆设计、搭建方案,探讨展品来源和展出形式,协调会常常从早上10点开到凌晨2点半。”

在缺电缺水的情况下,陈燮君在世博园区内的大仓库里住了一年半,为此还自嘲自己是“活体吸尘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他最终带领团队将独具城市典型元素、呈现世博会成长智慧的“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展陈带到观众面前。

“世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崛起的中国,世博盛会也反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文明、文化和经济发展。”谈起这段经历,陈燮君感慨万千。


005.png

陈燮君在世博会现场工作。期待完整的“红色之旅”书画创作书画陪伴了陈燮君六十多个春秋。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他一直有个心愿,要跑遍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地点,进行完整的“红色之旅”书画创作。近年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陆续到来,陈燮君利用这些契机进行了大量创作,并举办多场个人画展。

多年来,陈燮君保持一个习惯,不管去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写生工具,随时随地通过画笔予以记录。前不久,他前往扬州参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专家评审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在闲暇之余,还是拿起写生工具前往扬州的景点进行创作。


006.png

陈燮君在敦煌写生。如今,69岁的陈燮君依然闲不下来,为自己热爱的文化事业奔波。他参与了宁波天一阁的扩建、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专家评审和苏州太仓浏河邢少兰艺术馆的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和王翚“四王”画史研究、展览工作。“历史和文化讲述的往往是过去的事情,但它们本身不会老,毋宁说它们永远年轻。”陈燮君表示,上海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直到现在,这座城市仍然充满朝气。他很荣幸能够为上海的文化事业贡献力量,也相信上海完全有能力顺时而上,让更多年轻人传承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


007.png


陈燮君和青年交流。 林丽娟 摄访谈近尾声,陈燮君送上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我想对年轻的同志说,一定要珍惜这个时代、这个平台、这个岗位。我自己一路走来,感受到时代太重要。应该讲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盛世,盛世当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机遇,盛世又遇上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我们才有机会让许多想法甚至梦想成真。”他还表示,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有力量,年轻就是活力,年轻就有未来,趁着年轻要多多拼搏探索,“在这么一个大时代里,只要想作为,一定会有项目、机遇和团队。希望你们为这座城市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

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

九亭金地广场2号楼1308室

邮箱地址:

suqingzhao@sxwh.net.cn

       

网站导航

苏姓文化企业

天下苏姓一家亲

上海苏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hanghai Su Surnam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 ,ltd

苏姓文化

苏姓书画院

微信公众号

网管 “企业微信号”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