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绶祥:中国画不是画东西2015年01月15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陈绶祥:中国画不是画东西 陈绶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总评榜中国画评委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 周永亮)2015年1月10日上午,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2014中国美术总评榜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国粹苑国粹美术馆成功举办。 中国美术总评榜中国画评委陈绶祥现场表示,中国画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代表,它从来不是画东西,如果按照西方模式去改造中国画,最后会导致中国画消失。 陈绶祥认为,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开始,很多人认为中国是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因此它的一切意识形态都是腐朽没落的,这就给中国画造来了一个灭顶之灾的大悲剧。大部分学国画的人是从西方绘画的学习上反过来了解中国画和认识中国画,这样的认识至少是不公正的,而大部分是偏差的和错误的。他强调,中国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是画东西,而是一种意境。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国画的名称很多,有中国画、水墨丹青、水墨画、水墨丹青艺术品等,哪个名称才能代表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呢?陈绶祥认为是中国画。 他认为,艺术分类标准有三等: 最低的是按照材料分,比如油画、水墨画等; 其次,按照流派、品类分,譬如浪漫派、吴门画派等; 最高等的就是以国家命名,比如希腊雕塑、法国时装、中国画等。 当今的中国画走势有两种:一种被西方绘画同化,走向纯粹绘画造型的道路;另一种向民俗绘画靠拢,走向民间装饰道路。 对此,陈绶祥认为中国画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改造可能的结果就是消亡。国画学西方艺术去画东西,这是极端错误的方向。 最后,陈绶祥坚信,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一定是国画,而不是经过西方化改造的中国画。 对于当下中国画家,他认为要明白两个道理:一是明大道,二是了自身,即以己适道。 规律是不能创造的,只能发现。当代画家应该认识和发现规律,坚守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而不是遵守规定。 (来源:中国经济网) 陈绶祥(1944年3月-2021年5月10日),广西桂林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美术系主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陈绶祥艺术教育工作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华艺术通史》副总主编。主编《中国美术史•魏晋卷 / 隋唐卷》及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中国艺术卷》。出版《遮蔽的文明》《文心万象》《素质教育在中国》《魏晋南北朝绘画史》《隋唐绘画史》《国画讲义》《国画指要》等著作。曾获“五个一”工程奖、社科基金奖、院部科研特别奖等多种奖项。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称他为“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都提出了独到见解的文化学者”。 著名美术批评家、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绶祥因病于2021年5月10日在广西桂林去世,享年7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