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微信联络号

苏轼
  •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人物生平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苏轼

  • 纪录片《苏东坡》

    苏东坡,他是天才的艺术家,是⾼品位的⽣活家,是新派探险家,是⾖腐⼼毒⾆,是元⽓淋漓乐天派,是⾃由的觉悟者,是⽆法被定义的苏东坡,是从古到今,宇宙间难得⼀见的有趣灵魂。只要你读宋词。就绕不过他的《念奴娇·⾚壁怀古》、《江城⼦·⼗年⽣死两茫茫》;只要你练书法,就绕不过他的《寒⾷帖》;即使你不练书法不读宋词,怎么也得吃饭吧,那你⼀定知道他的东坡⾁...... 每个中国⼈⼼中,都有⼀个苏东坡。如果你爱苏东坡,⼀定不可错过 —— 史上最全⾯、最⾛⼼的有关苏东坡的⼤型⼈⽂历史纪录⽚《苏东坡》。

  • 《寒食帖》:苏东坡与清明节的故事

    https://www.xiaohongshu.com/discovery/item/624aac2b0000000001024475 《寒食帖》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在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发。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苏轼一纸《寒食帖》,写尽多少苍凉事4月4日是我国传统的寒食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

  • 苏姓名人之苏轼 ——文坛巨人,诗、词、文、曲样样精通,千古奇人!

    来源:2020-11-09 河南锦秋文谱苏姓文化苏姓,是中华古老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关于其姓氏来源,一般认为有二:出自己姓《姓纂》和《苏洵家谱》记载:颛顼帝的裔孙吴回是帝喾时期掌管民事的官员“火正”。吴回的孙子昆吾的后裔被封于苏,后迁都于温(今河南温县西南)。其后代子孙遂以地名为姓,称为苏氏。出自外族北魏鲜卑族拔略氏族,北宋时西夏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清朝时满洲八旗的伊拉哩氏、苏佳氏、苏度哩氏,苏尔佳氏等族人均有改汉族苏姓者。苏姓的图腾为一象形苏(稣)字,图上为苏草符号,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品名称水调歌头 外文名称The moon will have Prelude To Water Melody.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乐府》 文学体裁词 作者苏轼 题 材怀古词作品原文版本一念奴娇·赤壁怀(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同义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般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上阙记实,下阙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全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作

  •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同义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般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作品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作品别名饮湖上初晴后雨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诗》 文学体裁

  • 《临江仙·夜归临皋》

    同义词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般指临江仙·夜归临皋 《临江仙·夜归临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满腹才华,却落得获罪流放的下场。躲开名利场,乘坐扁舟,归隐江湖。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作品名称临江仙·夜归临皋 作品别名临江仙·夜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深得道家旷达豪放的精神。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作品名称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东坡全集》 文学体裁词 作 者苏轼作品原文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 《过虔州登郁孤台》

    过虔州登郁孤台苏东坡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洲。故国千峰处,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以舟。郁孤台简介 郁孤台位于赣州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2月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点。因坐落于山顶,以山势高阜、郁然孤峙得名。另外,音乐人余威也有一首同名歌曲叫《郁孤台》。1、基本信息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

  • 《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1、作品原文江城子⑴· 密州出猎⑵ 老夫聊发少年狂⑶,左牵黄,右擎苍⑷,锦帽貂裘⑸,千骑

  • 《和子由渑池怀旧》

    《和子由渑池怀旧》收录于《东坡七集》。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作品原文和子由渑池怀旧①人生到处知何似③,应似飞鸿踏雪泥②。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③已死成新塔,坏壁④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⑤嘶。注释译文诗词注释 ①此诗作于苏轼经渑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

  • 《浣溪沙·渔父》

    《浣溪沙·渔父》【宋代】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下片写效法

  • 苏东坡祖父:苏序

    对于苏东坡来说,祖父苏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有人说,没有苏序就没有苏东坡,这样说是可行的。苏杲生了九个儿子,只有苏序存活下来,此可谓天意。如果苏序亦夭折,非但不会有苏东坡三父子的辉煌,今天三苏的无数后人也无从说起,眉山苏氏这一脉也就销声匿迹了。苏序健康地活下来,而且长寿,实乃苏氏之福,实乃华夏之福。苏序,不仅赐肉身于后世子孙,更将强健基因注入后代肌体,这一点非常关键。苏序很多人有共识:苏东坡最像祖父苏序。此人跟苏东坡一样,简直是天生的乐天派。“无一事不快乐。”有人这样评价苏东坡。以此评价苏序,亦

  • 文星落处天地泣(文:苏慎)

    —东坡仙逝常州纪实 苏 慎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1101 ),东坡先生66岁。六月十五日,先生一家30余口,乘船自润州(今镇江)由运河赴常州。 这条常润道,他已经往返数十次,熟悉而亲切。 这次是十年之后的重返。先生自去年五月,在海南儋州贬所获准北返,一路上车舟劳苦,历经一年,五月初抵金陵(今南京),在金陵、真州(今仪真)、润州之间逗留月余。 先生一家所乘之 船停泊在真州通长江的河浜时,正值盛暑,酷热难当,一家人在船中无法安生,几乎每夜都在露天里熬过。 先生在当时就算高龄了,又从瘴疠之地的海南返回

  • 苏轼送给好友这幅字,却把自己贬到了海南

    写书法的人看帖,当然看字第一,看文第二。所以当苏轼这张手帖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被漂亮的字体和章法吸引了——这张手帖,我们一般叫作《归安丘园》,因为帖中有此四字,而且此四字意境很美。此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致子厚宫使正议》,平铺直叙,即苏轼致宫使正议子厚的一封信。这里的子厚,名叫章惇,是苏轼好友。这封信写于元祐元年(1086年)十二月,此时的背景是,神宗驾崩,哲宗即位,皇太后临朝,很快将乌台诗案后贬官的苏轼召回重用,8个月内连升三次,直当到翰林学士,知制诰。而此时,章惇作为王安石一派,被贬到

  • 苏东坡晚年“阳羡买房”的故事

    来源:书法指导 2022-05-10苏轼《阳羡帖》纸本行书 27.5×22.6cm书于1085年(元丰八年)旅顺博物馆藏图片为书友朝槿拍摄释文:轼虽已买田阳羡,然亦未足伏腊。禅师前所言下备邻庄,果如何,托得之面议,试为经度之。景纯家田亦为议过,已面白,得之此不详云也。冗事时渎高怀,想不深罪也。轼再拜。《阳羡帖》,苏轼墨迹,纵27.5,横22.6厘米,纸本,旅顺博物馆1963年购藏。行书,68字,是苏轼致友人信札。署款“轼再拜”。此帖大致意思是:我(苏轼本人)虽然已经在阳羡买了田地,但也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伏腊:古代冬夏两种祭祀的名称),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地址:

上海市松江区

九亭金地广场2号楼1308室

邮箱地址:

suqingzhao@sxwh.net.cn

       

网站导航

苏姓文化企业

天下苏姓一家亲

上海苏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hanghai Su Surname Culture Communication Co . ,ltd

苏姓文化

苏姓书画院

微信公众号

网管 “企业微信号”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