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氏第一位进士: 武功苏亶文/苏登科 进士原是科举的科目之一。隋设科举进士科,以选贤能到了元代以后,惟存进士一科,遂成为科举功名的最高等级民间又称考中进士为“金榜题名”。历史上,善治安邦的卿相督抚,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也大都出自进士之中。 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开始,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结束,近1300年的时间里,全国共举行670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102000余人。 我们苏姓是个古老的姓氏,自唐高宗武德年(大约618-627年)出现第一位进士苏夏算起,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进士苏兆奎为止,共有407人考中进士(含特奏名29人、武进士40人)。其中:唐代21人,五代1人,北宋63人,南宋97人,辽代1人,金代4人,元代8人,明代83人,清代129人。武功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相传唐、虞时,县域为炎帝后裔姜姓封地,称有邹国,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廊县全境和岐山南部。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设都县,邹地分为武功 (今眉县和岐山南部、太白县东部及周至带)、邹(今扶风南部和武功一带)、美阳(今扶风北部) 三县。武功县治所在渭河南今周至眉县之间。王莽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改作新光县。东汉永平八年(65年)复武功旧名,废邹县、周至、其地改属武功县治所由渭河南迁至渭河北原邹县治所--邹城(今杨凌西南)。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撤武功县,置武功郡,领美阳、漠西两县。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废武功郡,复武功县。治所由邹城迁至中亭川(今武功)。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为武亭。元复武功旧名。明、清沿袭旧制。 武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武功苏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豪杰辈出,代有显者。按现存《武功县志所载,武功苏氏拥有进士十七人。其中,苏亶就是我们苏氏第一位进士。 苏亶,陕西武功人。曾祖苏绰,周度支尚书、邳公。祖苏威,隋左仆射、房公。父苏夔,鸿肿少卿。唐初(大约618-627年)进士。贞观中(627-649年)历秘书丞,池、台二州刺史。有二子:苏壤,苏琛。卒赠岐州刺史。 苏壤,字昌容。唐显庆元年(656年)丙展科进士(该科进士仅三人)。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许国公。卒赠司空、荆州大都督,谥曰文贞。有六子:苏颋、苏冰、苏诜、苏乂、苏颖、苏颜。苏琛,广州刺史。有二子 : 苏炯、苏韪。苏韪,瑯邪太守。 事迹详见:唐《元和姓纂》卷三,后晋《旧唐书·苏瓌传》(卷八八·列传第三八),清雍正《陕西通志》卷三十1998年《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卷四。《册苏喜女为皇太子妃诏》(《全唐文》卷九)载:“配德元良,必侯邦媛,作俪储贰,允归冠族,秘书丞苏童长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训彰图史,誉流邦国,正位储闺,意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卢藏用撰《太子少傅苏瑰神道碑》(《全唐文》卷二三八)载:“烈考秘书丞,池、台二州刺史,赠岐州刺史讳(亶)。 |